關鍵詞 |
側柏苗種植基地,側柏苗供應商,河南5米側柏苗,山西1米定植側柏苗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側柏是中國應用廣泛的園林綠化樹種之一,自古以來就常栽植于寺廟、陵墓和庭園中。如在北京天壇,大片的側柏和檜柏與皇穹宇、祈年殿的漢白玉欄桿以及青磚石路形成強烈的烘托,充分地了主體建筑,明確地表達了主題思想。大片的側柏營造出了肅靜清幽的氣氛,而祈年殿、皇穹宇及天橋等在建筑形式上、色彩上與柏墻相互呼應,巧妙地表達了“大地與天通靈”的主題。
側柏苗木移植:側柏苗木多二年出圃,翌春移植。有時為了培養綠化大苗,尚需經過2-3次移植,培養成根系發達、生養映照、冠形優雅的大苗后再出圃栽植。依據各地經驗,以早春3-4月移植成活率較高,一樣可達95%以上。移植密度要依據培養年限而定。苗木移植后培養1年,株行距10厘米X20厘米;培養2年,株行距20厘米X40厘米;培養3年,株行距30厘米X40厘 米;培養5年生以上的大苗,株行距為1.5米X2.0米。一樣培養大苗都需求經過多次移植,這樣,既有利于促進苗木根系的生長發育,培養良好的冠形和干 形,又果斷進步土地利用率。依據苗木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移植方式,常用的有窄縫移植、開溝移植和挖坑移植等方式。移植后苗木治理,住要是及時注水,每次灌透,待墑情適宜時及時采取中耕松土、除草、追肥等四周措施。除依據園林綠化的要求進行整形修剪外,其他措施與一樣針葉樹種大苗培養基本相同
側柏子播種:側柏適于春播,但因各地天氣條件的差異,播種時間也不相同。側柏生長緩慢,為延長苗木的生養期,應依據本地天氣條件適期早播為宜,如華北地區3月中、下旬,西北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,而東北地區則以4月中、下旬為好。側柏種子空粒較多,通常經過水選、催芽處理后再播種。為確保苗木產量和質量,播種量不宜過小,當種子凈度為90%以上,種子發芽率85%以上時,每畝播種量10千克左右為宜。北方地區側柏多采取高床或高壟育苗,在一些于旱地區也采取低床育苗。 一樣播種前要灌透底水,然后用手推播種磙或手工開溝條播。播種時,壟播:壟底寬60厘米,壟面寬30厘米,壟高12-15厘米,每壟可播雙行或單行,雙行 條播播幅5厘米,單行寬幅條播播幅12-15厘米。床作播種:一樣床長10-20米,床面寬1米,床高15厘米,每床縱向(順床)條播3-5行,播幅 5-10厘米,橫向條播,播幅3-5厘米,行距10厘米。播種時開溝深淺要一致,下種要均勻,播種后及時覆土1-1.5厘米,再進行彈壓,使種子與土壤密接,以利于種子萌發。在干旱風沙地區,為利于土壤保墑,有條件時可覆土后覆草。
側柏苗種植生長環境:側柏喜光,幼時稍耐蔭,適應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酸性、中性、石灰性和輕鹽堿土壤中均可生長。耐干旱瘠薄,萌芽能力強,耐寒力中等,耐強太陽光照射,耐高溫、淺根性,在山東只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,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長良好。抗風能力較弱。 側柏栽培、均有。喜生于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耐寒、耐旱、抗鹽堿,在平地或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;在干燥、貧脊的山地上,生長緩慢,植株細弱。淺根性,但側根發達,萌芽性強、耐修剪、壽命長,抗煙塵,抗二氧化硫、氯化氫等有害氣體,分布廣,為中國應用普遍的觀賞樹木之一。 側柏能適應于冷氣候。但在本地區(云南省硯山縣)的一些年份幼苗有一定程度的抽干現象,抗旱性強、對土壤要求不嚴,抗鹽堿力較強,含鹽量 0.2 %左右亦能適應生長。
側柏產地分布:側柏分布于我國遼寧、四川、寧夏、湖北、河南、陜西、青海、甘肅、內蒙古、云南、山東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西等地,其垂直分布因地而宜,吉林省分布于海拔250米以下,華山分布于海拔1000~1200米地區,陜西、云南分別分布于海拔1500、2600米左右的地區。
側柏苗林地選擇:側柏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各種類型的機巖或土壤都可正常生長。但側柏不耐水濕,抗風能力較小,因此不宜在水濕低洼地、沖風口山地、風速較大地進行栽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