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遼寧扇子草葉斑病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產地 |
其它 |
用途 |
其它 |
有效成分含量 |
34% |
有效期(月) |
24 |
劑型 |
乳油 |
類別 |
其它 |
遼寧扇子草葉斑病聯系人:王曉娜
射干銹病是危害當地射干的重要病害,筆者在充分調查掌握銹病發病規律的基礎上,結合本地生產實際,針對發病特點,研究提出本綜合防治技術措施,經推廣應用,有效地控制了射干銹病的為害。
射干銹病的發病癥狀
苗期染病,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黃斑(夏孢子堆)。成株期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,鮮黃色,橢圓形,與葉脈平行,且排列成行,葉背略隆起,擴大后,病斑中心色澤加深至淡褐色或褐白色,外圍有明顯的黃色暈圈。葉背夏孢子堆為橙黃色,絕大多數著生于葉脈兩側,于表皮外,由多數孢子堆聚成大斑。后期夏孢子堆破裂,散出大量黃孢子。除葉部受害外,花托、莖部都會受害,發病時夏孢子堆較大。
病原菌與發病規律
該病原菌屬擔子菌亞門、銹菌目、柄銹菌屬。5月下旬葉部開始發病,6~8月發生嚴重,孢子主要靠風傳播,也有借雨水飛濺傳播。春、秋兩季為銹病多發期。病害發生與空氣濕度密切相關,空氣相對濕度連續數天在80%以上,尤其是達到飽和濕度后發病嚴重。孢子在水滴或水膜中才能萌發,多雨、多露或大霧天氣,田間濕度大,造成病害流行。
射干銹病的農業措施防治
一是清潔田園。要及時將地上部感病和已經枯萎的葉柄集中收集,進行燒毀和深埋;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進行燒毀:這對減少銹病發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。射干收獲后應清除田間病株和病殘體,減少病原菌積累和傳播。二是輪作倒茬。應盡量減少重茬、迎茬,輪作倒茬3年以上,以破壞病菌的生存環境。三是壟作排灌。起壟栽培,壟高20~25厘米,大溝、深溝排水,避免壟面積水,改善作物生長環境,提高抗病能力。四是合理施肥。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,氮磷肥作為基肥,苗期適當追施氮肥,成株期增施鉀肥,灌施沼液,促進射干根系生長,使塊根發達,并增強植株抗病能力。
射干銹病的化學藥劑防治
發病初期,噴灑15%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,或12.5%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,每7~10天噴施1次,連續1~2次。成株期用50%萎銹靈乳油800倍液,或25%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,隔5~7天噴1次,連噴2~3次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