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林時可以選擇混交造林技術,將紅椎苗木與其他苗木雜混在一起造林,構建多功能、多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混交林體系,有效防止松毛蟲等害蟲的滋生和侵害。杉樹、馬尾松、油杉等針葉樹種和火力楠、格木等闊葉樹種都可與紅椎木混交,具體的混交方式應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征等來決定,使混交而成的樹林之間形成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和諧關系,生物的多樣化發展,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?;A造林工作完成后,可以在紅椎樹林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進行階段性的間伐,并清理樹林中的枯枝敗葉,給健壯的紅椎樹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,為紅椎樹的生長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,從而進一步提高紅椎樹林的木材質量,提升區域經濟效益
紅椎種子的采集要挑選在紅椎林中向陽的、樹干通直、性狀良好、無病蟲害健康狀況良好的樹種作為采種母樹,在每年果實成熟的11-12月份之間,采用呈現黑褐色的、光滑、大粒的堅果作為的種子。對于所采集回來的種子要能夠展開對病蟲的消殺和預防處置,種子中主要蟲害為象鼻蟲,可以通過敵敵畏進行消殺,也可以通過用溫度45~60度的熱水將種子浸泡15min的方式處理。其次是對于消毒后的種子進行陰干,采用沙藏的方式,先在室內鋪一層可用手抓成團的濕沙,然后一層種子一層沙的方式層層堆放,確保厚度達到7cm左右。后是將貯藏好的種子放置在通風性良好的庫房。
營養袋育苗技術就是將苗床上的芽苗移栽到一個小空間中,變換其生長環境,推動紅椎芽苗生長成為幼苗。因此在營養袋育苗技術下,要求實習做好營養袋的規格和配置,之后是進行芽苗的移植和管護。
紅椎芽苗的營養袋的配置。當前配比營養袋是由火燒土、黃泥土、紅椎林下腐殖土以及肥料磷酸鈣均勻的攪拌混合而成。這四者的比例分別為3:5:1.5:0.5。將這些配備好的營養土放置在9cm*15cm規格的薄膜帶中,裝土要求分層震實,裝至離袋口1cm為止,由此營養袋制作完畢。并且將營養袋放置在平整排水良好的整地上,可按床寬為10~12個營養袋,床長為100~120個營養袋排列,要注意排列整齊對稱,以便完成下一階段的芽苗的移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