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杏(拉丁學名:Prunus sibirica L.),別名杏仁、苦杏仁、野山杏等,是薔薇科杏屬植物。
山杏灌木或小喬木,高2-5米;樹皮暗灰色;小枝無毛,稀幼時疏生短柔毛,灰褐色或淡紅褐色。果肉較薄而干燥,成熟時開裂,味酸澀不可食,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。花期3-4月,果期6-7月。產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甘肅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生于干燥向陽山坡上、丘陵草原或與落葉喬灌木混生。蒙古東部和東南部、蘇聯遠東和西伯利亞也有分布。山杏耐寒又抗旱,可作砧木,是選育耐寒杏品種的優良原始材料。山杏種仁供藥用,可作扁桃的代用品,并可榨油。
種植方法
播種或嫁接繁殖。
選育苗地
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、土壤肥沃、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,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,通風透光。播前深翻整地,每公頃施農家肥30-45m3,或相應數量的廄肥做成南北畦,畦寬2.0m,長10.0m,埂寬0.4m。
苗期管理:
幼苗出土時要經常檢查,有的覆蓋土厚使幼苗不能出土,要及時除去上面的厚土,待幼苗長到10~15cm時,留優去劣。幼苗期要注意蹲苗,盡可能不澆水,一方面促使其根的生長,另一方面可防止立枯病的發生。在苗長到25cm時每畝施尿素20千克,施肥后及時澆水,澆水后松土。
培育良種壯苗:
1、母樹林的選擇及種子采集,選擇發育健壯、樹冠正常、健壯量年夜、沒有病蟲害的樹作為母樹。種子成熟時采集。
2、苗木培育。選擇地勢平展、土質較肥饒能灌能排的地塊育苗。秋季翻耙,深度為20-25厘米,翻耙后平整。可秋播也可春播。春季播種須進行種子措置。土壤結凍前,先將種子浸泡二天消毒后,種子與3倍濕沙混拌勻后下坑,坑深80--100厘米,上面蓋20--30厘米厚土。等到第二年4月初,把種子從坑內掏出背陰處堆放,用塑料布蓋上,經常翻動,等1/3種子裂嘴后,播種。播種量為每畝50公斤擺布,播種時刻為4月中、下旬。秋季播種的,種子浸泡消毒后即可播種。增強打點,要實時灌水、中耕、除草、間苗,每畝留苗3萬株擺布。
造林:
選擇土層較厚,土質斗勁好的山地陽坡或平緩沙沼地造林,宜進行喬、灌混交林。造林苗木要根系發家、芽豐滿、無病蟲害和機械危險的壯苗。從起苗、運苗到栽植,注重保濕,嚴禁失蹤水,每畝栽植111-222株,株行距為2米*3米。荒地造林在年雨季整地。整地栽植體例同常規造林。退耕還林地無須整地,栽植后澆透水。造林年要視旱情當令澆水,確保成活。
平茬更新。山杏栽植后2-3年功效,5-6年后進入盛果期,15-20年后進入衰老期。此時,就需要平茬更新,體例是在土壤封凍后,用利斧或快鎬將山杏地上部門貼地砍去,然后埋上土堆,待翌春從頭萌芽。山杏平茬后新枝萌蘗興旺,需抹芽定株,一般每叢選留2-4條發展健壯、方位好的新枝定向培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