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。銅鏡,又稱青銅鏡。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《武陵藏珍》記載:遠古時期,人們以水照面,銅器發明以后,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。《尚書》《國語》《莊子》等先秦著作中,提到過古人“鑒于水”。《說文·金部》釋“鑒”為“盆”,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(鑒),就是早的鏡子。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,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制作銅鏡的歷史。銅鏡一般制成圓形或方形,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,并陪鈕以穿系,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,可清晰照面。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小型銅鏡,造型、裝飾均較原始,應是目前考古資料中所知早的一面銅鏡。商、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,都有零星發現,戰國始盛行,產量大增。到漢代,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,加之西漢中葉后經濟飛速繁榮,銅鏡制作產生了質的飛躍。所制銅鏡工藝精良,質地厚重,鏡背銘文、圖案豐富多樣。后經唐宋時代兩次發展高峰,到明清時期,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,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臺。
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多,有黃龍亦鳥、建興、五鳳、太平、水安、甘露、鳳凰等孫吳年號,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,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。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,類型集中,創新極少。這時神獸鏡流傳廣。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。從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,這個時期處于停滯衰落時期。
銅鏡鑒賞四標準
1、保存狀況好,由于銅鏡埋藏時間較長,銹蝕程度越小越好,好是銀光燦燦的“鏡”或者黑漆如墨的“黑漆古”;
2、品種,好能見證一段歷史事件,如唐代打馬球鏡,證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國;
3、藝術性高,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戰國鏤空鏡、漢唐鎦金、嵌螺鈿、銀殼、金殼、透腿等特種工藝鏡;
4、紋飾的清晰度是關鍵,銅鏡收藏中講究版模,頭模鏡受歡迎。